文化館服務宣傳周|“指尖傳情·箏情綻放”如東縣古箏演奏音樂會精彩上演!
悠悠華夏,
千年雅韻。
當歷史的塵煙漸漸散去,
那一抹絲弦之音,
始終縈繞在歲月長河。
5月23日晚,由中共如東縣委宣傳部、如東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、如東縣文學藝術界聯(lián)合會主辦,如東縣文化館(如東縣非遺保護中心)承辦的“指尖傳情·箏情綻放”如東縣古箏演奏音樂會在如東縣文化中心劇場隆重上演。這場以賡續(xù)千年傳統(tǒng)民樂為魂、公益培訓創(chuàng)新編配為韻的視聽盛宴,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演奏名家以及我館歷屆古箏公益培訓的優(yōu)秀學員,為觀眾呈現(xiàn)了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對話。
音樂會以古箏合奏《山丹丹花開紅艷艷》震撼開場,演奏者中的陳連玉大姐,正是2014年成人公益班的第一批學員。定居北京的她,專程返鄉(xiāng),用琴聲訴說對故土的深情和對文化館公益培訓的感恩。
隨后,《漁舟唱晚》以古箏齊奏形式演繹跨越67年的琴緣。臺上,72歲的樊九才與5歲的閔夢涵共同演奏。一位是退休教師用古箏重燃藝術青春,一位是咿呀學語的小朋友以琴聲對話千年文脈。
馬蹄聲碎,琴弦激昂!來自我館優(yōu)秀的青年群文老師夏銘卿和季天羽用二胡演奏的《戰(zhàn)馬奔騰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戰(zhàn)場的壯闊,更是文化傳承的使命擔當!
琴弦訴衷腸,化蝶舞翩躚。經典《梁?!愤@支跨越千年的旋律,在特邀嘉賓張福貴老師小提琴與公益培訓班學員們古箏、二胡與笛子的共同演繹下,煥發(fā)出新的生命力!
草原的雄鷹展翅翱翔,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代代傳唱。傳統(tǒng)名曲《草原英雄小姐妹》在琴鍵跳躍間,我們仿佛看到草原的遼闊與英雄的堅韌!這正是公益培訓的魅力——讓不同年齡、不同背景的人共同奏響生活的樂章!
箏與大鼓《戰(zhàn)臺風》別具新意,領奏者葛麗紅老師是著名青年古箏演奏家,畢業(yè)于上海音樂學院。在她與古箏公益課學員的共同演繹下,鏗鏘箏音與大鼓的雄渾節(jié)奏交織,仿佛勾勒出古代將士征戰(zhàn)沙場的壯闊圖景,氣勢恢宏。
千年詞韻,一夕綻放!我館同樣熱心公益培訓的張湘艷老師帶來一首女聲獨唱《青玉案·元夕》,扎實的專業(yè)功底讓我們看到古詩詞與民樂的碰撞!
琴鼓和鳴,舞步飛揚!古箏與手鼓合奏的《彝族舞曲》,讓我們看到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們歡樂舞蹈的場面。
古箏合奏,一曲《萬疆》不僅是技藝的展示,更是公益培訓凝聚民心力量的象征。它奏響的是對祖國的深情。那歷史長河中的悲壯與詩意,在琴鍵與箏弦間流淌。
一曲《臨安遺恨》,琴聲如泣,遺恨未絕,旋律中貫穿的無奈與悲涼被表達得淋漓盡致。鋼琴伴奏葛笑一,這位南藝附中的才女,曾以《金陵風韻》斬獲“華藝杯”金獎,今夜她與恩師孫剛教授隔空對話,續(xù)寫琴壇佳話。
雨醉江南,琴韻悠長。輕靈的音符如江南細雨,沁人心脾,清越之音仿佛為音樂會披上了一層月光般的絲縷濾鏡。
男聲獨唱《群文人》,生動地展現(xiàn)了一代代群文人默默的耕耘,傳遞著點點滴滴的溫情,傳承著這片土地的印記,傳頌著每個時代最嘹亮的聲音。
《雪山春曉》
雪山巍峨,琴聲破曉!壓軸曲目《雪山春曉》由我館陸建梅老師領銜,全體小學員們共同演繹。
二十一弦止,千年余韻長。每一次撥挑勾顫,都是對華夏文明的深情叩問;每一段旋律流轉,都是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的和美共鳴。作為今年如東縣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的重點活動,本場音樂會不僅是傳統(tǒng)民樂的集中展示,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動表達。箏音漸歇,但余韻未絕。